中國男籃在亞洲杯預選賽中展現出強勢的實力,取得了5勝1負的戰(zhàn)績,順利以小組第一的身份挺進正賽。然而,不可否認的是,我們男籃國家隊已經不再是亞洲的霸主。面對日韓等國家的球隊,我們并沒有明顯的優(yōu)勢。這一現狀的背后,隱藏著多重原因。
首先,從國內自行培養(yǎng)球員的情況來看,過去我們有如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聯等黃金一代球員,他們帶領著男籃在亞洲乃至與歐洲強隊對抗時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績。然而,隨著這些球員的退役,男籃在人才培養(yǎng)方面出現了斷層。目前,周琦、胡金秋、王哲林等球員雖然盡力扛起了內線大旗,但在鋒線和后衛(wèi)線上,我們的球員實力尚顯一般。特別是當面對國際大賽時,除了趙睿、郭艾倫等少數球員能夠拿出亮眼表現外,其他球員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。
為了重返亞洲之巔,并爭取在世界賽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,我們必須重視歸化球員的引入。歸化球員能夠即刻增強我們的實力,并幫助我們拓寬國際視野。事實上,男籃此前也曾嘗試歸化球員,例如NBA球員李凱爾曾加入國家隊,但他的表現并未達到預期。因此,我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賽場,考慮歸化CBA聯賽的外援。
這些外援熟悉國內籃球環(huán)境,他們長時間的國內聯賽經歷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。而且歸化他們還能激發(fā)CBA球隊的歸化熱情。國家隊主教練郭士強也明確表示,未來的國家隊需要歸化球員的支持。這不僅是亞洲籃球的發(fā)展趨勢,也是提升我們籃球實力的有效途徑。
從CBA俱樂部的角度來看,歸化球員將更具針對性和積極性。如果成功歸化一部分外援,不僅能為國家隊提供即戰(zhàn)力球員,同時也能顯著提升俱樂部實力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籃協(xié)和CBA總公司可以出臺相應政策,為成功歸化的球員提供內援待遇,如不占用外援名額、不受外援工資帽限制等。
例如,上海隊可以考慮歸化洛夫頓,山西隊則可以選擇古德溫和迪亞洛等球員。只要他們愿意參加男籃國家隊的集訓,遵守相關規(guī)定制度,并為國家隊出戰(zhàn)國際比賽,這都是可行的。同時,我們也需注意到歸化國際球員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,需要國際籃聯的相關政策批準。
近年來,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如菲律賓、日本和韓國都在歸化球員方面有所動作。例如菲律賓歸化了NBA級別的后衛(wèi)克拉克森。而在CBA中,上海隊青年隊已經歸化了華裔球員朱正,他現已入選U19國家隊,未來有可能進入一線隊征戰(zhàn)CBA甚至男籃國家隊。此外,像扎克-伊迪這樣的外援也是值得考慮的對象。他擁有1/4的中國血統(tǒng),在NBA也有不俗的表現。
如果能夠成功歸化這樣實力和水平的球員,即使他們不來CBA打球,只是在NBA休賽期為國家隊出戰(zhàn)也是極大的助力。當然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協(xié)調,但無疑歸化球員是提升中國男籃實力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這一過程雖然復雜,但我們仍需持續(xù)努力、逐步推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