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俄克拉荷馬城的冬夜,那股刺骨的寒冷似乎也滲透進了亞歷山大的心。他站在加時賽的球場三分線外,手中握著的籃球如同一個燙手的山芋。他抬頭看了看計時器,只剩下4秒,他起跳、出手,但那球劃出的弧線卻是如此倉促,最終砸筐打鐵。比分定格在131-128,雷霆隊在這場史詩級的逆轉中,被森林狼隊以25分的巨大分差擊敗。
這場比賽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。本賽季,這已經是他們第九次輸給西部前九的球隊,強強對話的勝率驟降到令人心痛的59%。他們就像是在考試的附加題上屢屢栽跟頭的“偏科生”,分別輸給了掘金、火箭、勇士四次、獨行俠三次以及森林狼兩次。
這支聯(lián)盟中最年輕的爭冠球隊,似乎還沒有學會如何將青春的風暴釀成陳年佳釀。盡管當晚亞歷山大砍下了39分、10籃板和8助攻的豪華數(shù)據(jù),但在加時賽中他僅得到3分,關鍵球連續(xù)失手的表現(xiàn)讓他看起來像是一部武俠小說里的內力不足的少年天才。
當森林狼在比賽的最后4分鐘掀起一波16-0的狂潮時,雷霆全隊仿佛被點了穴一般無法動彈。杰倫·威廉姆斯在人群中掙扎著持球前進,多爾特的三分出手變形,而最穩(wěn)定的內線因為霍姆格倫的輪休留下的窟窿,竟被森林狼的里德和沃克聯(lián)手轟出43分。
反觀森林狼,雖然愛德華茲在前三節(jié)的表現(xiàn)被人們詬病為“鐵匠”,但教練卻巧妙地讓他在關鍵時刻休息,全隊則展現(xiàn)出了6人得分上雙的團隊火力。他們將個人英雄主義轟成了篩子,最終取得了這場勝利。
雷霆的“高端局病歷本”記錄了他們多次翻車的經歷。他們防不住獨行俠的東契奇和華盛頓,面對掘金的約基奇總是無法抵擋其末節(jié)的發(fā)揮,甚至連勇士那幫經驗豐富的球員都能用傳切體系磨得他們毫無脾氣。這些失利的學費交得讓人心疼,他們的青春碾壓在強隊面前變成了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軟肋。
比賽還剩3分41秒時,雷霆領先16分,但球員們的表現(xiàn)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。他們的鞋底仿佛灌了鉛,行動遲緩。亞歷山大持球過半場都需要撐著膝蓋喘氣,而杰倫·威廉姆斯的突破更是像慢動作回放一樣。全隊最后得分匱乏的表現(xiàn),將“累”字刻在了每個戰(zhàn)術跑位上。反觀森林狼,他們的年輕人不知疲倦地奔跑,用折返跑沖垮了雷霆的防線。
這種體能斷崖的問題并非首次出現(xiàn)。背靠背打森林狼的第二場,雷霆全隊落地俄城已是凌晨兩點半,而對手的包機比他們還早到7分鐘。當其他隊伍的老將懂得合理分配體力時,雷霆的年輕球員還在“開局猛如虎,末節(jié)原地杵”的階段徘徊??纯从率康膸炖?,36歲還能在第四節(jié)化身“庫日天”,靠的就是多年的經驗和省力模式。
雷霆的內線儲備單薄,霍姆格倫的輪休本不該成為借口。但看看森林狼在沒有戈貝爾的情況下還能搶下54個籃板就知道差距了。當其他西部豪強擁有強大的內線陣容時,雷霆的五小陣容在常規(guī)賽雖美如畫,但遇到硬茬就成“五小挨揍”。
更讓球迷揪心的是關鍵球的處理。亞歷山大本賽季多次貢獻30+的得分表現(xiàn)確實令人矚目,但在高端局最后五分鐘他的真實命中率會暴跌。雷霆缺乏像約基奇那樣的手遞手配合和無球牽制,他們的生死時刻總是重復著“亞歷山大單打-包夾-失誤”的死循環(huán)。
看著更衣室里這群氣喘吁吁的年輕人,讓人不禁想起2012年那支殺進總決賽的雷霆三少。那時候的杜蘭特、威少和哈登也經歷過類似的掙扎和成長。他們花費了多年時間才各自成長為MVP級別的球員。對于雷霆隊的年輕人來說,他們需要學會更多的東西才能在未來的比賽中走得更遠。
為了改變這種現(xiàn)狀,雷霆隊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。他們需要學習森林狼的策略,更多地訓練關鍵球的處理能力;他們需要一名能在季后賽鎮(zhèn)場子的老將;他們需要在休賽期尋找一名機動型的內線球員來增強球隊